第116章-《六零年代大厂子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夏露仔细想了想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,不禁扑哧笑出声来。
    突然发现他吐槽的样子有点可爱,在他脸蛋上掐了两把,便背着书包离开了。
    *
    戴誉琢磨着按照夏露的提示,写个关于无人机方面的什么论文。
    不过,一时又没有什么难度不高又独辟蹊径的思路。
    正愁到头秃的时候,却突然被三系工厂厂办的办事员小刘找到了学校来。
    “咋啦,怎么这么着急呢?”
    戴誉正要去吃午饭,遂问,“吃饭了嘛,跟我去食堂吃点?”
    “哎呦,戴工,我现在哪有心思吃饭呐!都火烧眉毛了!”
    小刘是骑车过来的,热得满头大汗,急道,“咱们那个技术交流会可能办不下去了!”
    “哦,大家不乐意去了是吧?
    那就不要强求,反正咱们厂的铸件工艺问题已经解决了,就顺其自然好了。”
    他上周陪着章教授在博物馆,周末的交流会就没去成。
    “哪是不乐意去啊,是太乐意去啦!”
    小刘既纠结又欣喜地说,“咱们上周组织的活动来了两百多人,市机床厂的工人文化宫根本装不下那么多人。
    后来还是开了一个舞厅一个会议室,才将人塞下。”
    戴誉都被他弄糊涂了:“你不是说办不下去了嘛,这不是参与的人数挺多嘛!”
    “就因为人数太多了,才办不下去呢!”
    小刘不太高兴地说,“因为人多,机床厂文化宫不想将场地借给咱们了。
    那两百人里,他们厂的人不到三十个。
    这些人一占用舞厅就是一下午,导致他们厂自己的员工都没有场地开展活动,上周人家想举办舞会都不得不取消了,引得厂里怨声载道。”
    戴誉:“……”
    没想到这也能弄出幺蛾子。
    “怎么去了那么多人,都符合条件嘛?”
    戴誉蹙眉问。
    “工龄15年,技能等级六级以上嘛,大家都符合条件。”
    小刘补充道,“而且是来自全市十几个厂的工人,什么木器厂啦,重型机械厂啦,五金厂啦,反正乱糟糟的全是人。”
    戴誉诧异道:“他们是怎么打听到机床厂的?
    之前跟咱们这边联系过嘛?”
    “没联系,人家都是看了你的报道以后,自己摸过来的。”
    小刘从包里翻出一张京城日报给他看,“呐,就是你写的这个!”
    将报纸接过来,那篇报道的标题是《经验共享,同克难关——记一次厂际技术交流会》。
    戴誉:“……”
    这还真是他写的。
    第一次交流会结束以后,他觉得现场气氛不错,效果也挺好,就写了一篇报道,搭配着在现场拍下的相片,交给了夏露的二姨。
    没想到居然还真刊登出来了……
    “厂里怎么说?”
    “咱厂也没有文化宫啊,还能咋说。
    要么就不办了,要么就重新找个场地呗。
    不过,就这么不办了,也挺可惜的,大家反响都挺好。”
    小刘建议道,“反正来参加交流会的人里,好几个是大厂出来的,他们那些大厂都有自己的工人文化宫。
    不然跟他们商量商量,轮流在他们的文化宫搞活动?”
    “地点不固定,也太不方便了。”
    有些厂他都未必能找到地方。
    “那咋办,这周末的活动还办不办了?
    总得提前告诉人家吧。”
    “今天才礼拜三,还有好几天呢,你急啥。”
    戴誉安抚道,“你再回去跟许厂长商量一下,看看可不可以借用咱们厂的食堂。”
    说完他也觉得不太靠谱,食堂周末并不休息,还得给加班的工人们做饭。
    不过,小刘倒是答应得挺痛快,招呼一声就骑车回去找许厂长商量了。
    小刘走了以后,戴誉琢磨论文的间隙,就在琢磨技术交流会这事。
    实际上,他真的觉得那个技术交流会办得挺好的,他旁听师傅们的交流都觉得受益匪浅。
    就这样取销了,实在是可惜。
    下午上完一节课,下了课他就骑车去了一趟市工人文化宫。
    “同志,我想订礼拜天下午的会场,能容纳两百人左右的,需要办什么手续啊?”
    “报工作单位,交两块钱就行。”
    文化宫的女工作人员答道。
    戴誉:“……”
    咋还得收钱呢?
    “咱文化宫不是公益性质的单位吗?
    工人们在这边组织活动还得收费啊?”
    “小场地不收费,不过,可以容纳两百人的场地,得用会议室或者舞厅了。
    肯定是要象征性收一些管理费的。
    那么多人走了以后,打扫卫生也是力气活啊。”
    戴誉想想,收两块钱其实不高,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才一分钱。
    但是这种非官方组织的民间技术交流会,一旦收费不就变味了。
    考虑到周末的交流会确实迫在眉睫了,还是从兜里掏出两块钱交了。
    回学校的路上,他就越琢磨越不对劲。
    他凭啥交这个钱啊?
    这笔钱对他来说不算多,一个月八块钱他出得起。
    但是,他以啥立场来交这个钱?
    他只是个学生,顶多还能担个三系工厂项目副总工的名头,而且并不是这个交流会的直接受益者。
    这钱让谁出也轮不到他来出吧?
    一面胡思乱想一面骑车,不到半个小时他就重新回到了学校。
    人是铁饭是钢,再郁闷也得吃饭呐。
    将车停到宿舍楼下,准备上楼取饭盒。
    结果刚走到宿舍楼门口,宿管大爷所在小隔间的门就突然被推开了。
    一个短发中年女人从里面走了出来。
    见到他就客气地笑问:“你是戴誉同学吧?”
    戴誉点头。
    “你好!我是市总工会生产部的。”
    女人主动与他握手,客气道,“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你发表的那篇关于工人技术交流会的报道,有些事情想与你交流一下。
    你现在方便吗?”
    戴誉:“……”
    呵呵,付场地费的人来了!
    第(3/3)页